【獨家下載】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

【獨家下載】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:廚房必貼,3秒找到你需要的參數

你是不是每次沖咖啡都在猜?

「這支豆要用多少度的水?」「為什麼喝起來太酸?」「應該沖幾分鐘?」

每次都要 Google 一堆資料,最後還是不確定。或者乾脆放棄,直接用「老闆說的參數」沖,然後每次風味都不一樣。

我們整理出了一份【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】——就是那種「貼在廚房牆上,需要的時候 3 秒找到答案」的東西。


速查表裡有什麼?

1. 豆子類型快速判斷

看豆子的顏色,5秒判斷是淺焙、中焙還是深焙,然後對應找參數。不用猜。

2. 各工具的標準參數

  • 手沖 V60 — 3.5 分、90°C、1:15
  • 摩卡壺 — 6 分、中小火
  • 法式濾壺 — 4 分、90°C、1:15
  • 濃縮機 — 25-30 秒

每個工具針對淺焙、中焙、深焙各有不同參數。

3. 快速調整法則

  • 喝起來太酸 → 降水溫 2°C
  • 喝起來太苦 → 縮短時間
  • 喝起來清薄 → 加粉量

4. 根據豆子風格的參數

  • 果酸型(衣索比亞淺焙)
  • 花香型(淺焙水洗)
  • 甜感型(巴西深焙)
  • 平衡型(中美洲中焙)

每種風格都有對應的「黃金參數」。

5. 風味問題故障排除

喝起來「悶悶的」是什麼原因?可能是水質、豆子過期、還是磨豆機問題?表格全部列出來。

6. 沖煮前檢查清單

每次沖之前問自己:豆子新不新鮮?水溫對不對?計時器準沒準?清單確保你不會出錯。


這份表最大的優點

  • ✅ 不用記住複雜的理論
  • ✅ 一張表解決所有問題
  • ✅ 新手和進階都適用
  • ✅ 可以列印、可以貼牆上
  • ✅ 根據現實經驗整理

誰適合用這份表?

  • 新手咖啡迷 — 第一次自己沖,不知道從何開始
  • 買了咖啡豆卻常踩雷 — 想知道怎麼沖才能喝出豆子的特色
  • 每次風味都不一樣 — 想找到「屬於自己的黃金參數」
  • 想快速進階 — 不想查 10 篇文章才找到答案
  • 咖啡廳老闆 — 可以列印給客人當贈品

怎麼用這份表?

第一次用

  1. 看豆子的顏色,判斷是淺焙、中焙還是深焙
  2. 根據你的工具找到對應的水溫、時間、粉水比
  3. 照著做
  4. 記錄風味

如果喝起來「不對勁」

  1. 在「風味問題 → 可能原因 → 解決方案」表格找你的症狀
  2. 試試推薦的調整方法
  3. 再沖一次
  4. 重複直到滿意

如果想要「特定風味」

  1. 在「根據豆子風格」的表格找你要的風味
  2. 用那個風格的參數
  3. 根據實際口感微調

表格裡的核心概念(3個就夠)

💡 粉水比 1:15 是什麼?

1 克咖啡粉配 15 克水。用電子秤稱量。20 克粉 = 300 克水。不用精確到小數點,但要在範圍內。

💡 水溫差 2°C 差在哪?

差很大。87°C 和 90°C 喝起來明顯不同。特別是淺焙豆。

沒溫度計?燒開後等 30 秒大約 85°C、等 60 秒大約 80°C。

💡 新豆 vs 老豆

  • 烘焙後 7-14 天 = 風味最穩定
  • 超過 2 個月 = 香氣散失、變平

永遠買新鮮豆。


常見問題

Q:這些參數是「固定的」嗎?還是「參考用」?
A:參考用。根據實際風味微調,找到「你的參數」。

Q:我沒有溫度計和電子秤,能用嗎?
A:可以,但難度會高很多。建議購買。

Q:參數不好喝怎麼辦?
A:檢查豆子新鮮度、沖法、水質與磨豆機。

Q:可以分享表格嗎?
A:當然可以!歡迎列印、分享。


如何下載和使用

下載

表格有 HTML 和 PDF檔案 兩種格式。

  • HTML 版 — 直接用瀏覽器看,也能截圖 可以複製到 Google Docs、Word,然後轉 PDF
  • PDF檔案 — 直接下載,可列印

列印

推薦用 A3 紙張列印。貼在廚房最顯眼的地方。


最後的建議

  • 用新鮮豆(最重要)
  • 精確測量(溫度、時間、粉量)
  • 每次記錄(豆子 / 參數 / 評價)
  • 慢慢調整(不要一次改所有參數)

現在就下載

📥 下載 PDF: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

把表格貼在廚房,下次沖咖啡時就知道怎麼做。

有任何問題或建議,歡迎交流。我們會持續優化這份表格。

祝你沖出好咖啡! ☕✨

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

☕ 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

根據豆子風格和沖煮工具快速查詢最佳參數

🎯 第一步:判斷你的豆子是什麼
豆子類型 烘焙度 視覺特徵 風味特徵
淺焙(Light) 淺 ~ 淺中 肉桂色、有點黃 明亮酸質、花香、風味複雜
中焙(Medium) 棕色、均勻 酸甜平衡、風味全面
深焙(Dark) 深 ~ 極深 深棕色、油亮 甜感強、Body厚、酸質少
📊 根據烘焙度選參數
工具 淺焙 (87-90°C) 中焙 (88-91°C) 深焙 (89-92°C)
手沖V60 3分 / 1:16 3.5分 / 1:15 3分 / 1:15
手沖Chemex 3.5分 / 1:17 4分 / 1:16 3.5分 / 1:16
摩卡壺 5.5分 / 1:15 6分 / 1:14 5.5分 / 1:13
法式濾壺 4分 / 1:15 4分 / 1:14 3.5分 / 1:14
🔄 快速調整法則
喝起來太酸
↓ 水溫降 2°C
或時間 -20秒
喝起來太苦
↓ 水溫降 2°C
或時間 -30秒
喝起來澀/風味不足
↑ 水溫升 2°C
或加粉量
喝起來清薄
↑ 水溫升 2°C
或時間 +20秒

☕ 咖啡沖煮參數速查表(進階版)

根據豆子風格和目標風味精準調整

🌟 根據豆子風格調參數
豆子風格 水溫 時間 粉水比 目標風味
果酸型
(衣索比亞/肯亞淺焙)
87-89°C 3-3.5分 1:16-1:17 明亮檸檬酸
花香型
(衣索比亞淺焙)
86-88°C 2.5-3分 1:17-1:18 細緻花香
甜感型
(巴西日曬/深焙)
88-91°C 3-3.5分 1:14-1:15 最大甜感
平衡型
(中美洲/中焙)
89-91°C 3.5-4分 1:15-1:16 酸甜平衡
🛠️ 各工具特性速查
工具 水溫範圍 時間範圍 粉水比 難度
手沖V60 85-93°C 2.5-4.5分 1:15-1:17 ⭐⭐⭐
摩卡壺 85-92°C 5-7分 1:12-1:14 ⭐⭐
法式濾壺 88-92°C 4-5分 1:14-1:16
濃縮機 90-93°C 25-30秒 1:2-1:2.5 ⭐⭐⭐
⚡ 必知的3個概念
💡 粉水比 1:15 是什麼意思?
1克咖啡粉配15克水。例如20克粉 = 300克水。用電子秤精確稱量是重點。
💡 沸水和88°C的差別有多大?
超級大!沸水會過度萃取,喝起來又苦又澀。100°C降到88°C最多等水燒開後1分鐘。
💡 為什麼新豆喝起來比較好喝?
烘焙後7-14天風味最穩定。超過2個月會變平、變澀。永遠選新鮮豆。

☕ 沖煮故障排除速查表

當咖啡喝起來「不對勁」時的問題診斷

🔍 風味問題 → 可能原因 → 解決方案
風味問題 可能原因 試試看這個
太酸、刺激感 水溫太高 / 時間不足 ↓水溫2-3°C
或 ↑時間20秒
太苦、焦味 水溫太高 / 時間太長 / 豆子過期 ↓水溫2-3°C
或 ↓時間30秒
澀、有粗糙感 粉磨太細 / 時間太長 / 欠沖洗 磨粗一點
或縮短時間
清薄、沒風味 水溫太低 / 時間不足 / 粉太少 ↑水溫2-3°C
或 ↑粉量
悶悶的、沒亮度 水質太硬 / 豆子太老 / 磨豆機品質 換礦泉水
或買新豆
每次都不一樣 參數不穩定 / 沒用計時器 / 磨粉不均 用計時器、溫度計
精確稱量
✅ 每次沖煮前檢查清單
檢查項目 正確做法
豆子新鮮度 看烘焙日期:7-30天內是最佳風味期
磨豆粗細 手沖用「細砂糖」大小,法式濾壺用「粗砂糖」
水溫 燒開後等待時間:30秒→85°C / 60秒→80°C / 90秒→75°C
咖啡杯溫度 先用熱水溫杯3秒再倒,防止咖啡快速冷卻
計時工具 用手機計時器,精確到秒
🎓 進階技巧
悶蒸法(推薦手沖):
先倒少量熱水浸潤咖啡粉,等30秒,再分次倒。這樣可以均勻萃取,風味會更穩定。
分段沖法:
把水分成3-4次倒,不要一次倒滿。這樣可以精準控制萃取,避免「局部過萃」。
記錄日誌:
每次沖都寫下:豆子、溫度、時間、粉水比、風味評價。一個月後你會看到明顯進步。